成都代理行百亿时代之吉信行:“稳”字诀杀天下
发布日期: 2014-01-22
新浪乐居讯 2013年成都4家代理机构进入“百亿代理行俱乐部”,吉信行2012年销售签约金额85.6亿元,2013年突破百亿以106.2亿元的成绩突围。
1999年,吉信行成立,自成立以来作为成都本土发展起来的代理公司,一直深耕成都市场,其在对高端住宅和商业的理解上多次站在国际代理公司对手位置,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包括,誉峰、城市春天、雅颂居、伊泰天骄等多个成都高端住宅标杆项目都有其的身影。2013年吉信行代理项目共45个,其中联合代理38个,商业项目8个高产值项目居多的吉信行成功突破了百亿。
吉信行在售楼处现场所体现的高效,更是受到多家同行的称道。四川中原地产二级市场营运中心总经理俞珏评价到:“吉信行在销售现场的管理和‘杀客’能力非常厉害。”
吉信行现任总经理潘海,地产江湖人称“老潘”,在成都地产圈十几的耕耘中成为了圈内大佬级人物。他自我评价到:“方圆即是人,也是公司,无规矩不成方圆,就是吉信行稳步前进的金玉良言。”
2013年的吉信行,稳步增长进百亿,2014年的吉信行也将继续走“稳”字诀。稳,是乐居编辑在采访过程中最深的体现。潘海也将通过新浪乐居讲述吉信行的2013故事与2014野心。
吉信行总经理 潘海
【2013】“方圆”自是规矩 规矩即是“稳”
新浪乐居:如何评价2013年吉信行进入“百亿代理俱乐部”?
潘海:我们从20亿到40亿,到80亿元,到100亿,就是一个公司整体梳理流程顺了以后一个水涨船高的趋势。一个公司每年20%左右的增长这是合符规范的。客观来说,我觉得我们进百亿是一个情理之中的事。
企业的稳步发展非常重要,企业不进则退,但是盲目发展会在管理成本和资金成熟度上都会面临更大的考验。我们公司叫方圆,意为外圆内方。不张扬也不激进,也不低调,平平稳稳。从周总(吉信行董事长周思泽)到我都推行这个文化。
新浪乐居:您觉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代理市场上,吉信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潘海:从三方面来讲,其一是执行力。在我们的双代项目中,我们赢过对手的比例超过70%。这说明我们的执行力是很强的,执行力强对公司来说就是管理能动性比较强,这是从培训到体制的体现。其二是渠道。现在市场上仍然是奉行“渠道为王”,我们公司沉淀15年,在社会资源、客户资源上有和那的优势,不然不会在商业综合体和高端项目中取得这么大的份额。最后是专业度。专业度这个结果在于开发商的认同,我们跟各成都各个品牌开发商都有过合作,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,别人不会选我们。
我个人认为,在这三点上不能说有哪方面比较突出,重点是平和。吉信行的风格就是平平稳稳,踏踏实实的均衡发展。
【2014年】继续深耕成都 伺机扩张
新浪乐居:吉信行在成都已经深耕,是否会考虑向外扩张?
潘海:我们在成都多年,没有去过三四线城市。成都只有我们一家是这么发展的,专注成都市场。当我们把成都市场做到了极致时,就不是我们想不想出去,而是市场逼我们出去。成都的市场还是群雄逐鹿的状态,还有很大的空间,我们只有再练练兵,把自己的模式和框架调整的更成熟一点,流程更科学一点。当它可以达到一个很完美的状态以后,或者趋近于成熟的状态后,我们再考虑出去,进行复制扩张。
我们预计这个对外扩张的时间是在2~3年,而今年我们会做些准备。我们不会选择盲目扩张,这样对企业来说容易失控。如果时机成熟,我们选择的市场将会立足西部,重点考虑西部省会城市,如重庆、贵阳、云南之类。
【压力】变化的市场下充满机会
新浪乐居:2013年成都楼市迎来了更多的渠道公司和电商项目,这对代理行来说是威胁还是机会?如何应对2014年变革下的房产营销市场?
潘海:我认为行业总是越来越成熟,越来越细分的。像原来代理公司的人什么都要做,到现在成熟的代理公司内部都分化成市场研究、前期策划、土地研究、中期策划、广告等等多个环节。专人做专事,一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。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下,购房者年轻化,媒体私人化,消费圈层化,所以出现了电商、渠道、分销等销售渠道,我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。
个人觉得,对代理行业来讲,看着是威胁,实质是机会。操盘经验比较丰富的代理公司,能够更全局的把控所有的渠道和工具。成熟的代理公司要转型,也会比较成功,因为代理公司明白做每一步的目的和本质,也可以更全面的站在全案的角度综合考虑每个渠道工具的作用。不是为做渠道而做渠道,来一个客户杀一个单那么简单。